9月24日,我校40余名学生代表在团委老师的组织下,参观了“青岛建置120周年教育史展”。
本次教育史展共展出图片900余幅,实物100余件。把青岛教育置于120年城市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中,通过3个历史时期、三个展区的对比,在历史发展的脉线里,更加突出了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教育发展的辉煌成就。120年的青岛教育史,就是一部青岛教育的奋斗史、发展史。一代代仁人志士,在青岛教育园地上,倾注心血和汗水,辛勤耕耘,无私奉献,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。本次教育史展为青岛教育发展找到了历史血脉、文化根源。
这次的活动让同学们感悟很深,既了解了青岛悠长的历史,也更加深了大家对自己家乡的热爱。
观“青岛建制120周年教育史展”有感
初三(3)班 管璇
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。
青岛教育,城市建置伊始就被纳入世界的格局中,又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发芽,伴着大海的波澜,步步探索,步步发展,转眼,已跨越两个甲子,走过一百二十载。
今天,2011年9月24日上午,我有幸于青岛十七中参观青岛建置120周年教育史展,穿越时光的隧道,漫步百余年的历史长河,获益良多。
清末民国时期——发轫与渐进
这是一个刚刚建置的青岛,一个先后被德国、日本侵占的青岛,一个又先后管辖于北洋政府、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岛,一个战火纷飞、百姓贫苦的青岛。然而,在一个如此的乱世中,我却看到青岛教育如荷般出淤泥而不染、濯清涟而不妖,蓬勃兴起,持续发展——各所学校相继建立,各类活动时有开展,20世纪30年代,随着丰富的活动的开展,社会教育的发展,青岛教育达到空前的繁荣。
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——新生与探索
解放后的青岛在教育方面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造,勤工俭学、学雷锋、为学生减负等活动使青岛教育有声有色。所谓好事多磨,正当青岛教育趋于繁荣时,十年“文化大革命”使其停滞不前,给了青岛教育界一个深刻的教训。文革结束后,在徘徊中前进的教育事业逐渐恢复,逐渐步入正轨。
改革开放新时期——跨越与辉煌
改革开放以来,青岛教育稳步发展,加快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脚步,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。
很幸运,我生活在这个时代,享受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,感受科技创新的乐趣,体会综合全面的素质教育。了解青岛教育从建置到辉煌的艰辛路程,更加感受到现代教育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珍贵,更加懂得珍惜。
历史已经渐渐远去,遥想前贤筚路蓝缕以开民智,于蛮荒之地植兰蕙以润之,拳拳苦心可以明鉴。教育是一种传承,一种信仰,更是一种责任。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,青岛教育正以其博大的胸怀吸纳来自八方的文明精华,成就着新时期的发展与辉煌。走向未来的青岛教育,必定交托在我们——新世纪的青少年手中,未来的青岛教育史,必定将因我们而添上绚丽的一笔,这份责任,我们必须承担!
走出十七中校门,心潮澎湃。肩头的责任沉甸甸,相信要怎样做,我们都知道!
参观青岛建制120周年教育史展有感
初二(1)班 张鑫渝
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 , 120年的青岛教育史,沉淀的是文化,凝聚的是教育。9月24日,我们实验初中的同学,在老师的带领下,一起参观了青岛建制120周年教育史展。
本次教育史展览,分为是民国时期、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、改革开放新时期三部分。通过900余幅图片, 100余件实物,生动展现了青岛教育120年的发展史,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教育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。
120年的青岛教育史,就是一部青岛教育的奋斗史、发展史。融汇了青岛建置百余年来的教育成果, 120年里,青岛走出去许多名人,如***、罗荣桓、丁肇中、郝建秀、臧克家、吕思清等。
在青岛教育园地上,有许多教育工作者,倾注了心血和汗水,默默无闻地耕耘、奉献,积累了珍贵的教育经验。我在省级特级教师名单上,看到了我们实验初中桑老师、林老师等,感到非常骄傲。
未来的青岛教育将以世界的眼光规划未来,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,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。政府更是对中小学生倍加关心,关注学生们的身心健康,减轻课业负担,增设阳光体育活动,增添了学生班车,加强了安全保卫等。教育局进一步加强了体育卫生艺术教育,开展了阳光体育节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、扬帆青岛帆船培训,中小学生艺术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通过本次展览,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。教育是百年大计,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。同学们,我们应该珍惜现在这样优
越的学习环境,努力学习,实现心中的理想,为青岛这座美丽的城市,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努力,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!
“青岛建置120周年教育史展”观后感
初一(5)班 李家和
9月24日,学校组织部分同学到青岛17中参观了“青岛建置120周年教育史展”,了解了青岛教育发展的曲折的道路。整个展览共分为发轫与渐进、新生与探索、跨越与辉煌三个篇章,详细的为大家呈现了从清末民国时期到如今的发展历程。由17中的志愿者担任解说,一幅青岛教育史的百年长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。
青岛教育路程的发展与渐进可谓充满坎坷。自青岛建置以来,由德国传教士卫礼贤创设的第一所学堂——青岛礼贤书院开启了青岛的现代教育之路,礼贤书院也是今青岛九中的前身。此后,北洋政府、南京国民政府的管辖时期,青岛的教育都有着不一样的进步和改变。其中,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的时期,日本政府实施了奴化教育,逼迫中国人学习日语,直到1945年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,青岛才又逐渐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。
到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,中国解放,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发展教育事业,各级各类教育呈现新面貌。青岛开始大规模建校,对外交流也频繁了起来。盛行全国的半工半读、百日奋战、勤工俭学以及学雷锋活动也是在那个时期兴起的。就在青岛的教育进程日渐蓬勃的时候,1966年的十年“文化大革命”又使历史倒流。红小兵取代了少先队,知识青年上山下乡,学校停课、教具损毁、教育系统全面瘫痪。直到1976年,文革结束,青岛又恢复高考,整顿教学秩序,开始继续向前迈进。
青岛的跨越与辉煌,一直延续到今天。新时代教育起步时期,青岛改善中小学教育制度,推进高等教育步伐,大力推行素质教育。1992年,青岛加快建设时期,建设小康社会,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
“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”。教育,是民族振兴、社会进步的基石,寄托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,承载着城市的未来和希望。教育是一种传承,也是一种信仰,我们在历史的书页间翻阅尘封的时代,在历史的长河里捕捉永恒的精神。
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青岛教育正以其博大的胸怀,吸纳来自八方的文明精华,成就着新时期的发展与辉煌。走向未来的青岛教育,将在继往开来的传承中不断创新,在励精图治的求索中奋力前行!